安徽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专刊(十二)
编者按:端午期间,全省各地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文明实践相融合,线上活动与线下互动相结合,广泛开展“暖心”又“走心”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将部分地方做法刊发。
黄山市:“线上端午”让传统民俗融入文明实践
发挥黄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志愿黄山”平台和黄山文明网“三网融合”优势,推出“线上端午”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赋予传统民俗新时代内涵,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线上学习“热起来”。开设“我们的节日·端午”文明实践专栏,发布活动信息360条。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及家长在线观看端午宣传视频,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推出线上端午专题有奖答题,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端午节常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明城市创建知识纳入问答内容,参与人数达23.4万人次,在全市掀起学习热潮。
线上实践“动起来”。开展“端午印象”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征集抖音微视频300个、图片700张、文稿260篇,广大市民诵经典、晒习俗、话乡愁,在参与中品味端午文化。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节日为契机,开展“最美婆婆”“最美媳妇”“志愿服务之星”“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发动居民通过微信群和QQ群线上评议,评选各类先进典型3000多个,通过典型带动,促进家庭幸福和谐,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线上公益“忙起来”。澳门巴黎推进电商精准扶贫,开展“抖音有好货·市长来直播”等活动,市县领导化身“代购员”,销售农产品7万多件,销售总额400多万元。开通“助力扶贫采购e线”,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线上集中采购,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销售粽子、茶叶、蜂蜜和笋干等产品。将线上线下收集的370件群众需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发布,314个志愿服务组织主动接单,精准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马鞍山市:端午和健康一“筷”做志愿
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开展“健康端午·家国情怀”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以“小公筷”换取“大健康”,用“传统佳节”引领“新潮风尚”。
推“公筷公勺”享民俗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进社区、敬老院,包粽子、做香囊、进行“公筷公勺行动”主题宣传,发放宣传单,详细介绍使用公筷公勺的好处,以及文明健康用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居民争做“文明餐桌行动”的践行者、示范者、推动者,让文明就餐成为新时尚。
讲“新潮风尚”品文化味。卫生健康志愿者从端午节艾草醺毒、雄黄驱毒等民风民俗所蕴涵的健康文化入手,结合疫情防控为基层群众上“健康教育课”,使“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一米线”等个人防护习惯入脑入心,倡导市民以个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增强城市整体“免疫力”,把“防疫法宝”转化为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颂“抗疫英雄”抒爱国情。当涂县组织“我心中的抗疫英雄”演讲比赛、举办“致敬逆行英雄,弘扬抗疫精神”报告会,市文联组织文化志愿者走进社区乡村唱响红歌、宣讲历史,援鄂英雄带头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芜湖市:聚焦“微”实践 文明“享”端午
依托芜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网络体系开展端午“微”实践主题活动,让群众听见端午、看见端午、品味端午、乐享端午。
“微课堂”讲端午故事,让群众听见端午。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主动深入广场、公园、学校等场所开展端午故事宣讲活动。汤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四点半课堂”为载体,为小学生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相关诗词。四山社区“四韵文化志愿服务队”将孤寡老人邀请到故事长廊,为他们送上志愿者精心准备的文艺作品。
“微视频”展端午习俗,让群众看见端午。鸠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起端午微视频征集制作活动,集中展示端午微信H5、短视频、微漫画,实现线下宣传、线上科普并进。沈巷镇“绿樱桃”志愿服务队拍摄制作端午习俗视频,将传统习俗进行时代化解读、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
“微活动”制端午美食,让群众品味端午。结合各地特色,组织开展“包粽子”“绣香囊”“最美艾草种植”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群众从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峨桥镇茗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站点,端午期间,开展“一杯茗香品端午”活动,让文明实践与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有机融合。
“微公益”送端午温暖,让群众乐享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与文明单位共建开展“送端午温暖”慰问帮扶活动,白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志愿者制作“爱心粽子”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曹姑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粽情迎端午·暖暖敬老情”孤寡老人生日会,让困难群体度过一个温暖的端午佳节。
铜陵市郊区:文明实践聚焦“三心”迎端午
聚焦“筑同心、暖人心、润民心”,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精心设计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感受节日氛围,共享节日乐趣。
突出主题“筑同心”。澳门巴黎组织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者到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巡讲、端午节手抄报评比,引导广大学生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举办“端午诗会”,8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创作展演主题诗词创意节目,让群众在传统节日氛围中感受爱国精神。
志愿服务“暖人心”。开展“粽香端午浓情·志愿服务先行”活动,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将粽子、绿豆糕、香囊等节日礼物送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和残疾人家中,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传统文化“润民心”。利用好民俗文化展示馆、民俗文化街、龙灯龙舟文化研究基地、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文明实践阵地,组织文艺志愿者开展赛龙舟、划旱船、包粽子、祈五福等传统习俗活动,推出做香囊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互动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得到传承。
敬请关注“安徽文明网”微信公众号